100款夜间禁用软件app粉色:爱爱播-致敬奋斗者|什么是“劳模精神”?他们用行动书写时代答卷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 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 "。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从 5 月 2 日开始,《焦点访谈》推出特别节目《致敬奋斗者》。"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全社会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 五一前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2426 人受到表彰。这是我国第 17 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聚焦几位劳动者,听听他们践行劳模精神,挺膺担当、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故事。

在今年哈尔滨亚冬会的赛场上,34 岁的徐梦桃获得两金一银的骄人战绩。至此,她也成为了中国雪上项目首位全满贯获得者。
4 月 28 日,徐梦桃被授予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称号,在领奖前夕,记者见到了她。徐梦桃告诉记者,这次除了来领奖,这位冬奥会的 " 四届元老 " 又要开启新一届冬奥会的备战,用行动诠释她心中的劳模精神。
全国先进工作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 体育精神就是永不放弃,遇到任何挫折的时候,就是勇往直前,劳模精神我感觉也有这样的共性体现。"
人可以为心中热爱坚守多久?徐梦桃的答案是:奋斗永无止境。20 多年冰雪生涯,她享受过胜利的喜悦,也忍受过伤病的折磨,而这份热爱与执着其实源于一句铭刻在她心里的话。

徐梦桃:" 总书记有句话对我来说影响非常大,让我非常有自信和底气。‘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这也成为我的座右铭,鞭策我继续向前迈新台阶的动力。"
" 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 这句话指引着徐梦桃前进的方向,也是这位 34 岁老将持续拼搏的动力。
1990 年,徐梦桃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4 岁时,她开始学习体操,2002 年,12 岁的徐梦桃开始学习雪上项目。训练是枯燥而艰苦的,一个个动作重复,再重复,这也是徐梦桃年少时最为深刻的记忆。
2007 年,徐梦桃进入国家队,此时的她已经成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亮眼的新星,斩获了不少赛事的奖牌。然而,从温哥华、索契、平昌再到北京,她最为期待的奥运冠军之路却布满了荆棘。

2014 年,索契冬奥会,她是夺金热门人选。最终,徐梦桃收获了一枚银牌,距离她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徐梦桃继续坚定追寻自己的奥运金牌梦,期待着再一个 4 年之后,她能够梦想成真。
可就在这时,意外再次降临。2016 年,徐梦桃意外受伤,此时距离平昌冬奥会只剩下 2 年的时间。
经过艰难康复和不断磨砺,徐梦桃最终出现在了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的赛场。但是,这一次,徐梦桃没有挑战成功,无缘奖牌。
人生能有几回搏,平昌冬奥会之后,徐梦桃又开启了一个备战的 4 年。4 次手术,切除了 70% 的半月板,然而,徐梦桃依然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当中,坚持为国而战,为梦想而战。

2022 年,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徐梦桃凭借最后一轮的高难度动作,获得全场最高分 108.61 分。4 战冬奥,徐梦桃始终坚持用最难动作向金牌冲击,这位 31 岁的老将用钢铁般的意志,在伤痛与梦想的拉锯战中,硬是闯出了一条王者归来之路。
徐梦桃:" 当时升国旗奏唱国歌的时候,我感觉梦想照进现实了,人生能有几回搏,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一个个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卓越业绩和无私奉献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标杆。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天津市产业工人研究中心主任王星:" 艰苦奋斗是劳模精神重要的内在属性,现在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更需要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迈向更好的未来。"
"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劳模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也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进的坚韧力量。

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清晨,迎接学生们上学。20 多年来,这个温暖的迎接仪式从未间断。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 100 多名学生,都是患有听障、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等情况的儿童青少年。1997 年,芦溪县最初筹办这所特殊教育学校时,原本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刘小清首批报了名。
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小清:" 当时我满腔热血,我很喜欢教书,就是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想帮助更多孩子。"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艰难。仅仅经过两个月手语培训就上岗的刘小清,很快就遇到了沟通障碍。
刘小清:" 比如听障的孩子,他们没有学习规范的手语,我打手语给孩子们,孩子们看不懂,孩子们打手语给我们,其实我们也看不懂。"
就在她彷徨时,一次意外让她坚定了信念。

刘小清:"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值班巡查的时候,我从楼梯第一个台阶滚了下来,滚到了最后一个台阶,三个听障的孩子急忙跑过来把我扶到了办公室,好久好久,等我缓过神抬头的时候,我看见我桌子上已经有了一杯茶,一杯热茶,我看着他们,他们用很焦急的眼神看着我。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发誓一定不会离开,我一定要用全部的付出去真心对待这一群特殊的孩子。"
从此,刘小清以超乎常人的耐心与努力投入工作,努力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也摸索着和孩子们的相处之道。
刘小清:" 孩子们下课了,我们不下课,他们在教室里玩游戏的时候,我们蹲下身子看他们玩,慢慢我们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

刘小清接受采访的房间是学校的一间画室,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记录着在刘小清及老师们的辅导下孩子们的成长。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 100 多名学生中,有 10 个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到校就读。这些年,刘小清就带着特教老师们送教上门,践行着 " 一个都不能少 " 的承诺。
刘小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说,也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许多年下来,刘小清的这份坚守也感染着整个教师团队。
一代代劳动者以平凡铸就伟大,用坚守书写传奇,持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王星:" 总书记强调劳模精神,也赋予了劳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总书记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件事,一方面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和重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普通劳动者主人翁精神,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黄剑湘是一名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一线工程师,助力祖国在特高压领域一步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章春燕长期工作在司法一线,先后办理、审批各类案件 1600 余件,用春风送暖的检察情怀守望公平正义。
医海泛舟 38 载,累计接诊 40 万名患者,秦贵军是患者心中最信任的 " 秦医生 "。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