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私服:玖体育直播-波兰斯基最新回忆录追述“二战”童年往事
近日,名导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出版最新回忆录《不要奔!要走!》(Ne courez pas! Marchez!),回忆自己因躲避纳粹迫害而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并与父亲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全书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导演对于自己童年战时生活的记忆,后半部分则题为《写给我儿子的信》,作者是他父亲理查德·波兰斯基(Ryszard Polanski),今次由导演的多年好友、演员Piotr Kaminski负责从波兰文译为法文。

《不要奔!要走!》获得多家法国媒体的好评。
“日常生活极其艰苦,但我一点也不介意。小孩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条件,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悲伤。小孩子伤心,那是因为他与父母分离了。这正是我的痛苦所在,所以我每天24小时都想着我们再次团聚的那一刻。即使在睡觉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2006年,浩劫记忆基金会邀请波兰斯基撰写自己关于战时童年的回忆,以便为后人留下最真实的历史一页。在写下上述这段文字的同时,他回忆起自己早在1973年时,也曾请求父亲为他撰写一份关于战时浩劫的回忆录。不过,后来他一直忙于在好莱坞拍片,渐渐也就忘了这件事。直到最近,他重新找到了这本过去从未读过的回忆录,它构成了这本独特的书的第二部分,也让《不要奔!要走!》成了汇集一对父子两段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历史记忆见证的独特作品。
罗曼·波兰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在巴黎,1937年才跟随父母回到故乡波兰。“二战”爆发,德军入侵波兰,当地数千犹太人都被强制关入犹太人隔离区,他们一家也不例外。此后,父亲被送去了奥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营,怀有四个月身孕的母亲则死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里。

罗曼·波兰斯基(右)与父亲理查德·波兰斯基
理查德·波兰斯基后来奇迹般地从毛特豪森集中营幸存下来,一直活到了1983年才因癌症去世。在他留给儿子的回忆录中,他用近乎玩笑的口吻写道:“350多名年轻人被枪杀,在后脑勺中弹之前,还都挤在一起挖洞。两个人睡在一张80厘米宽的床上,饥寒交迫,肮脏不堪。犯人、负责监督犯人的犹太人、乌克兰人,不断有人被处决,但是理查德活着出来了。”
与双亲分离后的罗曼·波兰斯基,同样命运多舛。十岁那年,他孤身逃出隔离区,先是四处流浪,之后靠一对农民夫妇的善心庇护幸免于难。在1984年出版的罗曼·波兰斯基自传《罗曼·波兰斯基》(Roman by Polanski)中,他首次讲述了这些经历,而在这次新出版的回忆录里,年已91岁高龄的他,又重新补充了逃亡路上的种种细节,用法国《世界报》书评文章的话来说,那就是“无论罗曼·波兰斯基后来被判定或指控的性暴力行为究竟有多严重,不读这本新书,不去了解那个被关在克拉科夫犹太人隔离区的10岁男孩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历,那都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2020年,波兰斯基获得恺撒奖最佳导演奖,演员阿黛拉·哈内尔愤而离场。
同样,《费加罗报》和《解放报》的相关文章也都给予该书高度评价,似乎并未顾及波兰斯基这些年在法国乃至世界影坛已成争议人物的现实——2020年2月底举行的法国恺撒奖颁奖典礼上,为抗议罗曼·波兰斯基凭借《我控诉》获得最佳导演奖,演员阿黛拉·哈内尔愤然离场,不少法国女权团体也对她表示力挺;但稍后的国际妇女节那天,又有114名法国女律师在《世界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波兰斯基在法国“并未犯下任何实锤罪行”,不该将他当作犯人。

2003年,波兰斯基的《钢琴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他无法亲身领奖。
1977年,43岁的波兰斯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借由灌酒、下药,性侵一名13岁少女。波兰斯基被捕后与美国检方达成认罪协商,然而1978年2月1日,法院判决前夕,他潜逃至欧洲,从此遭到美国政府通缉,至今不敢再踏上美国国土。即便2003年他的作品《钢琴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他无法亲身领奖。

当地时间2019年9月7日,第44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罗曼·波兰斯基出席影片《Music Of My Life》首映。视觉中国 图
而随着反性侵运动在全球各地方兴未艾,2018年,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其除名。因此,直至今日,好莱坞媒体依旧视他为罪犯,也导致《不要奔!要走!》的出版几乎未能引来任何英美媒体的关注。